二战时期中国著名将领
*** 中的名将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开国十大元帅与十大将军都可以算是抗日战争中的名将,另外还有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与领导者杨靖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领导者吉鸿昌等等。以下说说 *** 中的名将: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张自忠:之一名将。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之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我军更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
李宗仁:第二名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有点类似 *** 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之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之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杜聿明:第三名将。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之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
孙立人:第四名将。新1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之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了7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
薛岳:第五名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之一战将,就数量而言,薛岳是受之无愧的。
卫立煌:第六名将。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排第六基本上是合适的。抗战时他指挥的最著名的是忻口战役,该战役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歼敌数万,如果不是刘峙在河北大溃退,使得娘子关门户大开,也许会取得忻口大捷也未可知。但忻口战役毕竟是个不败而败的战役。43年卫立煌担任第二次远征军司令长官时远征缅甸,取得的才是名副其实的胜仗,该战消灭了盘踞缅甸的日军,打通了滇缅公路,成果辉煌。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但其他四将都是空有其名,只有卫是名副其实的虎将,但恰恰是这员虎将最不为蒋信任。
傅作义:第七名将。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北方最著名的国军抗日将领。33年就参加了长城抗战,36年又大败进犯绥远的日军和蒙奸德王的伪军部队,取得了百灵庙大捷。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太原保卫战等。40年,傅作义又歼灭日军和王英的伪军数千人,收复五原城,取得了五原大捷,这是全国抗战以来 *** 军队之一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影响很大。林彪在平型关战斗后的总结中曾表示了对晋绥军的不屑,晋绥军的战斗力也的确一般,但傅作义显然是晋绥军中的一个异数。
戴安澜:第八名将。第5军200师长。曾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大战等。在昆仑关战役中,率部与日寇浴血奋战,直至身负重伤才下战场。1942年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在著名的东瓜保卫战中,率孤军与数倍于己之敌作战,击毙日寇5000余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后又率200师收复棠吉。因上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被日军伏击,戴安澜负伤不治,壮烈牺牲。戴安澜与杜聿明的关系颇似张灵甫与王耀武的关系,两位长官的结局相同,两位同为抗日名将的下属结局却大相径庭,令人感慨不已。
张灵甫:第九名将。第74军58师长。张灵甫曾三次闻名,一次是抗战前因杀妻而闻名,再一次是作为解放战争时被我军击毙的为数不多的国军高级将领而闻名(蒋介石曾尊张灵甫为民国之一烈士)。这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张灵甫一生最光彩的是在抗战八年间,他跟随王耀武,几乎年年对日作战,战功赫赫。尤其是在万家岭战役中,担任团长的张灵甫率一支小部队偷袭德安张古山,随后又坚守该阵地数昼夜,身负重伤,消灭日寇数以千计,对万家岭大捷的取得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后,郭沫若专门派田汉编剧,歌颂德安大捷,张灵甫在剧中以真名出现,一时间闻名天下。
王耀武:第十名将。第74军长。37年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38年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39年参加南昌会战、之一次长沙会战。41年指挥74军参加上高会战,重创日寇,被誉为抗日铁军。后参加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45年指挥了国军抗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战——湘西雪峰山会战。从抗战之初到抗战结束,王耀武年年对日作战,几乎是无役不予,而且战绩颇佳。王耀武精明强干、头脑清晰,被 *** 高级将领称为 *** 内少有的几个明白人之一。
日军的少佐是我 *** 的什么职称?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日军在河北的职称,日本军衔分为将官、佐官、尉官、准士官、下士官和兵,计6等16.级。佐官又包含大佐,中佐,少佐。少佐日军在河北的职称的军衔相当于现在自卫队的三佐也就是通用的少校。
1945年二战结束前,旧日本军衔分为将官,佐官,尉官,准士官,下士官,和兵,计六等十六.级。所谓准士官即准尉,下士官即军士。按日文称谓其十六.级次序为日军在河北的职称: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士官(准尉),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伍长(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日本海军军衔,分为将官,上长官(同陆军佐官),士官(同陆军尉官),准士官(准尉),下士(军士)和卒,计六等十八级。下士官以上的等级与陆军相同,而兵的等级较陆军多两级,分为一,二,三,四,五等水兵。
二战后,日本于1950年开始重建军.队,至1954年建成陆,海,空三军,称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军衔分干.部,曹士两大类。其干.部仍为将,佐,尉,三等九级,但军衔称谓与旧日军有所不同,将官分为将一,将二,将补,分别相当于上,中,少将日军在河北的职称;佐官称一佐(上校),二佐(中校),三佐(少校)日军在河北的职称;尉官称一尉(上尉),二尉(中尉),三尉(少尉);曹士称一曹(上士),二曹(中士),三曹(下士),士长(上等兵),一士(一等兵),二士(二等兵),三士(三等兵)。1970年增设准尉,1⑨80年又增设曹长(即军士长),日军官兵的军衔共有六等十八级。
二战日军军衔
日本陆军的职务编制军衔:
陆军大臣——元.帅、大将;
陆军参谋长——元.帅、大将;
总军(1945年编成,相当于方面军群)司令官——元.帅、大将,
总军参谋长——大将、中将;
方面军(方面军)司令官——大将,
方面军参谋长——中将;
军(集.团军)司令官——中将,
军参谋长——少将;
师团长(师长)——中将,
师团参谋长——少将、大佐;
旅团长(旅长)——少将、大佐,
旅团参谋长——大佐、中佐;
联队长(团长)——大佐、中佐,
副联队长(副团长)——中佐、少佐;
大队长(营长)——少佐、大尉;
中队长(连长)——大尉、中尉;
小队长(排长)——中尉、少尉;
司务长——准尉、曹长;
小队副(副排长)——曹长、军曹;
分队长(班长)——军曹、伍长;
组长——伍长、上等兵。
二战时期日本海军军衔的军人类别区分与陆军不同,分为士官(军官)和特.务士官、准士官、下士官、兵(以上四类统称海军士兵)两类,其中后者又分成1944年以前、以后两个时期。
海军士官军衔:
将官——海军大将(海军上将)、海军××中将、海军××少将、海军代将(海军大佐担任少将职务,相当于海军准将);
佐官——海军××大佐(海军上校)、海军××中佐(海军中校)、海军××少佐(海军少校);
尉官——海军××大尉(海军上尉)、海军××中尉、海军××少尉;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在二战日军中的军职
田中角荣:1918年5月4日生,日本新潟县人。十六岁到东京谋生,当过学徒、职员和见习记者,1936年东京中央工学校土木系毕业。1937年在东京创办共荣建筑事务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入伍,被派驻中国黑龙江,未直接参加作战。侵华期间又曾在河北曲阳一带驻扎,1940年因患重病被送回日本医治。1941年以伤病军人退役。1943年成立田中土木建筑工业股份公司(该公司为日本五十家更大的建筑公司之一),并任总经理。由于战后房地产价格暴涨,一举成为富翁。
阿部规秀当时在日本相当于现在在中国个什么地位的官
阿部是当时日本唯一1名接受德国山地专业军事培训并且以满分成绩毕业的军官。日军在河北的职称他所率领过的部队日军在河北的职称,到任何一个地方 *** 的部队就被消灭,可以说当时他的部队算是百战百胜,日本关东军都以能进入他的部队服役而感到骄傲,其人作战作风属于李云龙型,手段残忍,他手下没有俘虏,对任何一个作战时未接到命令而后退的的士兵,给予的惩罚是烧死,分尸,不许其自杀。阿部是典型日本帝国主义分子,部队所到之处实行三光,能够查到被他抹掉的村子就有五个,其外号为杀人魔王。
他死的时候是旅团长,相当于旅长,军衔是少将。日本在二战的时候,师团长也就是师长,就是中将了。
这个和现在中国有所不同,中国现在旅编制旅长一般是上校或者大校,师长一般都是大校,少将要副军级干部了。
日军侵华时共有几大战区,日军在各战区的更高指挥官是谁,更好详细点
按照战斗序列,将全国划分为五个战区。驻华日军更高指挥官为“支那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总司令部设南京。以上驻华和驻台、越的日军总兵力约计119万人
1、之一战区为河北及鲁北地区,蒋介石亲自兼任司令长官。之一战区下辖之一、二、十四集团军。
2、第二战区为晋察绥地区,山西王阎锡山担任司令长官。第二战区下辖第六、七、十八集团军。十八集团军就是著名的八路军。
3、第三战区为京沪杭地区,冯玉祥担任司令长官。第三战区下辖第八、九、十、十五、十九集团军。
4、第四战区为闽粤地区,何应钦担任司令长官。第四战区下辖第四、十二集团军。
5、第五战区为鲁南及苏北地区,李宗仁担任司令长官。第五战区下辖第三、五集团军。
日军将领:之一战区:松井石根 第二战区:板垣征四郎
第三战区:梅津美治郎 第三战区:武藤章
第五战区:土肥原贤二
扩展资料:
战争总体评价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之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观。
之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 *** 和领土完整。它洗雪了 *** 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极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成为抗战的最强音和主旋律: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勤劳勇敢,不畏 *** 、血战到底,自强不息,开拓创新。
第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更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国民革命军方面:冯玉祥、张学良、李宗仁、阎锡山、白崇禧、陈诚
中国抗日主要将领: 傅作义、何应钦、蒋光鼐、蔡廷锴、宋哲元、孙连仲、卫立煌、张治中、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戴安澜、郝梦龄、王铭章、谢晋元、薛岳、杜聿明、郑洞国、马占山、高志航、范筑先、张发奎
日本将领二战甲级战犯 : 松井石根、板垣征四郎、梅津美治郎、武藤章、土肥原贤二、广田弘毅、木村兵太郎、冈村宁次、阿南惟几、杉山元、山下奉文、南云忠一、石原莞尔、阿部规秀、寺内寿一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日战争
请问侵华日军在中国阵亡的更高将领是谁,是什么职务和军衔?
侵华日军在中国阵亡的更高将领是冢田攻,中将军衔,职务任侵华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
冢田攻(1886—1942),日本茨城县人。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毕业,1935年升至少将,同年9月任参谋本部第三部部长。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于11月7日任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军参谋长,制定日军进攻南京等作战计划,并在12月17日随松井石根进入南京,对南京大屠杀事件负有严重罪责,是大屠杀元凶之一。
1938年,冢田攻晋升中将,任参谋本部次长,为制定日军“南进”侵略政策的重要决策人物之一。
1941年11月任南方军总参谋长。1942年7月任侵华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同年12月18日,在南京参加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召集的会议后乘飞机返回汉口途中,在皖鄂两省交界的太湖县上空,座机被莫敌部机枪击落,他成为抗战期间被中国军队击毙军衔更高的日军将领。
扩展资料
侵华日军第十一军是侵华日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名角“,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一度是侵华日军在关内的唯一机动兵力实力雄厚,名将辈出,在华罪行累累。
第11军成立之初的主要任务就是占领武汉,稳固华中。武汉会战结束以后,日军大规模进攻难以为继,要求该军“对集中之敌及时予以反击,以挫败其抗战意图,压制洞庭湖、长沙方面敌军主力,但应力求避免扩大战局”。该军“即作为配置于重庆军主力部队四周的惟一纯野战军,承担摧毁中国主力部队的作战任务”。
1938年,十一军诞生。创军伊始包括第6师团、第101师团(缺板壕支队)、第106师团及波田支队,另配属地炮、高炮、机枪大队、通信、野战探照灯、架桥渡河等加强支援兵力,参加了武汉会战。
关于此后第十一军的兵力,存在不同说法。一说日寇第11军最强时,加上配属部队兵力达到过15万人;一说共23万多人;一说该军共辖12个师团、4万匹马和1000余门大口径火炮,总兵力为50万人。可以确定的是,该军装备有飞机、坦克、装甲车、山炮、野炮及其他重型武器,是具有战略进攻能力的超大型野战集团军。
参与战役:
1938年,参与武汉会战。
1939年3月,南昌战役,投入其第11军主力约十余万人,
1939年5月,随枣战役,日军投入第11军主力近十万人;
1939年9月,之一次长沙会战,投入第11军主力约十余万人;
1940年5月,枣宜战役,日军投入第11军;
1941年1月,豫南战役,日军投入第11军一部;
1941年3月,上高战役,日军投入第11军一部;
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战役,日军投入第11军;
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战役,日军投入第11军;
1942年4月,浙赣战役,第13军和第11军各一部96000余人;
1943年4月,鄂西战役,日军投入第11军,10余万人;
1943年9月,常德战役,日军投入第11军,10余万人;
1944年4月,豫湘桂作战,日军投入兵力为第11军、第23军、第34军及配属部队。
1945年8月31日薛岳向日本第十一军司令官笠原幸雄中将发出了备忘录,限令在南昌、九江地区所有日军停止一切抵抗,办理投降事宜,并指定鲁道源代表他到南昌受降。1945年9月14日在南昌中山路中央银行举行受降仪式。
侵华日军第十一军的侵华史至此画上了句号。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网-被中国军队击毙军衔更高的侵华日军将领是谁?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