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到小学教书,请问评职称有哪些步骤?班主任工作影响大吗?

职称和打分没有太大的关系,职称评定参考下面的标准

微信号:ctkjcq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职称申报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助级职称

1.大学本科毕业(不含符合见习期满考核定职条件人员),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不含符合见习期满考核定职条件人员),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

3.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取得员级职称并从事员级技术职务工作四年以上;

4.符合相应系列职称评审条件中申报助级职称条件的人员。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中级职称

1.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助级职称并从事助级技术职务工作四年以上;

2.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助级职称并从事助级技术职务工作四年以上;

3.符合相应系列职称评审条件中申报中级职称条件的人员。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申报高级(副高)职称

1.获得博士学位,取得中级职称并从事中级技术职务工作二年以上;

2.获得硕士学位,取得中级职称并从事中级技术职务工作五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中级职称并从事中级技术职务工作五年以上;

4.符合相应系列职称评审条件中申报高级职称条件的人员。

[河北省]河北农业大学职称评定打分,河北农业大学综合测评成绩怎么算

职称评定,只会让我们越来越丑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作为教师,花大量的时间评职称有意义吗?

相信很多一线的老师都会说:没有意义,不仅没有意义,反而会导致同事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和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越来越多的老师认为,把时间花在为评职称准备的事情上,与原本开心做教师的初心发生了背离,不再把当老师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反而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获得一定的报酬。

对,就是报酬。很多人认为,要不是评职称对工资没有关系,或许很多人就不会关心这件事,只需要开心的上好自己的那堂课,经营好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当然也有不在乎那点钱,可是还有面子的问题,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当身边的同龄人一个个的通过了高级评审,而自己依然停留在一级的时候,内心的不平衡感会让自己无法坦然地面对这一切。

一、评职称究竟是为了啥?

身边不少老师异口同声地说:为了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什么是想过的生活?可以依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教学,不用为了优质课评选之类,弄一些表面花哨的形式,却缺乏实质的教学内容;可以任性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再也不用为了让同行在民主测评中给自己多投一票,而不敢流露出一丝的不满;可以在授完课、备好课之后,来一个自由户外短途行,欣赏春天的花、夏天的的水、秋天的叶、冬天的雪,再也不必计较必须坐班,时刻等待签到的时间点,就为了积分时不被多扣那么几分。

说白了,职称评定限制了老师们的身心自由,让老师们带着镣铐在表演,失去了本真,失去了灵魂,成为一个出卖自尊的跳梁小丑。

所以很多老师在评职称的过程中,心灵扭曲、阴暗,一旦职称评定过之后,彻底地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放纵自我,不负责任,缺乏了工作的积极性。

很多人认为,好不容易评过了职称,再也不受学校的规章制度、成绩考核、学生评教的影响,也就不需要再认真工作了,课随便上,作业干脆就不布置,反正谁也不能剥夺了高级的待遇。

二、我们在评职称的过程中都丢失了什么?

每年到学期末的时候,作为班主任的我,都要提醒学生,给老师评教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去理解老师的辛苦。尽管话语很含蓄,可是学生都知道,是要他们造假。

我当然知道,让学生造假,是在学生心灵上投下了一道黑影,影响了他们对世界的善良、公正的认知,可是我必须让他们说假话。一旦因为自己的学生给任课老师打了一个很低的分数,尽管是客观的反应,但是有些任课老师,看到自己的分数,想到职称评定时,积分的靠后,会把怨气发泄到学生的身上,带着情绪给学生上课,效果自然好不到哪里。而且他们还会认为是班主任在背后捣鬼,或者是班主任教导无方,以后的搭伴授课就成问题。

因此,为了老师的利益和同事的相处,我不得不违心地让学生给出一个很高的分数。

为了在评定中获得一个好的分数,丧失自尊,不择手段是必须的。

职称评定中,除了硬件积分之外,很多学校都有民主测评。但事实是,民主流于形式,成了拉帮结派,请吃送礼。

既然是民主,就是认为打分;既然人为打分,主观因素太多,个人好恶,权钱交易自然可能滋生。

一些老师为了让领导给自己打个高分,即使领导的指示有不公正或者是不合理的地方,也不敢反驳,更不敢回绝,就怕被扣上一个不尊敬领导的大帽子。

为了让同事给自己打个高分,平时请客吃饭,关键时候更是一桌又一桌的请着,最后就成了不是拼谁工作的认真度,而是谁请得客多,请得人多,谁的朋友多。

当所谓的“能力高就是情商高”成为评职称中的一条铁律时,很多人会为了评审,蝇营狗苟,精力的关注点放在经营个人的人际关系上,内心的一方清净之地早已污浊不堪。

为了评定职称,大量的时间用来研究职称评定的条件,为了积条件而工作,把教学的真正意义“教学育人”抛之脑后。

很多人辛辛苦苦积累了好长时间的条件,总算按资排辈轮到自己,结果政策变了,所有的心血化为泡影。只好从头再来,继续为评审准备东西。

原来的论文是必须项,很多老师为了评审,平时注重收集一些素材,写成稿子,发表之后,获得一定的物质报酬,又可以积累条件,一举两得。可是突然之间改成了课题之类的必须项,因为很多不切实际的因素,让原本促进老师做研究性教师的初衷成为造假的必经之路。

就像大学教授搞一个研究一样,可能终其一生,也只能研究出一项发明。现在动不动就要老师有所创新,每个老师都创新,才可能通过课题评选。即使不是造假,是实践总结,可是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实践验证,如何证明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不同的老师都要课题创新,让学生左右为难,一种 *** 怎能成为常态?

当学校无法提供硬件等条件时,所谓的综合实践活动也就成了一纸空谈。化学老师要综合实践,研究水资源的污染情况,可是学校压根儿就没有实验条件,又能得出什么结论?为了参评,东找一句,西凑一句,形成一个厚厚的报号,只要一交就好,反正没有几个人认真看。评委也知道,但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否则,老师怎么能积够条件?评审费交了,事情就好办了。

当造假成为常态,内心对教学的专注就逐渐下降。当课题之类成为负担,研究性教师也就成为空谈。当兴趣变成负担,老师的积极性自然会减弱。

三、为了评审,我们变得很丑陋。

张老师是学校的老教师,参评多年,一直没能通过。当自己五六岁的同事和自己竞争一个名额的时候,她内心的失衡心态终于爆发。在硬件和软件都不占上风的情况下,她偏激的选择了卧轨自杀来威胁领导。尽管领导迫于压力,同事迫于同情,最终她得以通过,可是小城藏不住事。这件因为评职称闹出的笑话,迅速地传遍全程。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是学生评论的话题。

张老师通过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职称评定,可是当她走在校园里,学生在她背后议论纷纷,同事对她避而远之,让她明白,比职称评定更可怕的是人的看法。

一旦他人对你形成定论,内心的执着就很难以改变。标签一旦贴上,就像古时脸上刻字的刑罚,即使你努力在改变,也无人去关心。

四、不合理的规定,让老师们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

有一句话是”年轻的时候,拿命挣钱;年老的时候,拿钱救命“。教师职称评定就是:未评职称的时候,拼命工作;通过职称评定的时候,彻底放松。

教师行业是一个按字论辈的行业,很多学校的评审条件都有,职龄和教龄的积分,而且学校考虑到老教师的困难,这部分的分数相当高。

所以一部分老师看得开,平时闲散自由,不认真工作,专注为自己挣点私钱。反正年限积够了,过个职称分分秒秒的事情。即使年轻人累死累活,对教育怀揣梦想和 *** ,在职龄和教龄面前望而却步。这极大地挫伤了年轻教师的积极性。

粥少僧多,上级部门给的奖励总是有数的,想要的人又太多。”爱哭的小孩有奶吃“,经常在领导面前诉苦喊委屈的老师,总是更先被领导想起,一些奖励压根没有对外公布,就已经被某些人内定了。或者是家里人背景强大,去上级部门专门要奖励,带帽下达。说什么这个模范不给谁,就取消。毫不考虑公平之言。

当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有建树的人才,而是职称评定,增加工资,教育的意义就所剩无几!

当教师的工资无法维护老师的尊严,教育的说服力就荡然无存!

当职称评定的条件越来越苛刻,老师们尊严摔成碎片。

怎么评价河北农业大学,你是河北农业大学的吗?

作为河北农业大学的一份子当然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啦!我觉得我们学校非常好,非常优秀,依旧再向更优秀的方面学习!

河北农业大学学生证

之一点:学校背景

(1)学校简介:河北农业大学是河北省人民 *** 与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分别共建的省属重点骨干大学,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河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创建于1902年,是我国最早实施高等农业教育的院校之一,河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院校。

(2)师资力量:学校在职教职工3000余名,1669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96人,占教师总数的18%,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840人,占教师总数的50%,学历异缘结构达到5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765人,其中教授(正高级)职称329人,占教师总数16%;副教授职称436人,占教师总数26%。45岁以下的教授、副教授317人。留学回国或引进有留学经历及国外科研经历的教师54人。38名教师享受国务院 *** 特殊津贴;3名教师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名教师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

第二点:宿舍条件

(1)空调:我想你们肯定很想知道宿舍有没有空调,当然啦,农大人肯定得配得上宿舍空调啊!

(2)空间:虽然没有上床下桌,但是宿舍六人间很宽敞。

第三点:食堂饭菜

(1)俗话说:河大的帅哥,农大的饭。我们学校有一餐、二餐还有一个 *** 食堂。

(2)美味:不得不说,我们学校的饭菜种类非常多,麻辣香锅、麻辣烫、大盘鸡、各种各样的饭菜,保证征服你们的味蕾!

(3)实惠:不仅价格实惠,重点是阿姨手不抖。

第四点:军训安排

(1)时间:军训时间一般都是在九月份开学的时候,军训一般为1~2个星期,具体时间得看当时的情况。

(2)活动:晚上会有很多教官表演,精彩又养眼哦,总体来说不算很累!

第五点:学校环境

(1)每年春天那可是到处是风景啊,学校的白玉兰拍照一绝,农大人的浪漫当然少不了郁金香啦!

(2)秋天的农大更是拍照的好时机,银杏叶、枫叶都是相机的重要人物。

(3)冬天的农大当然更是一绝!

职称评定中看几年表现

五年。

中级职称评审时,需要提供近5年的业绩。实际上不管评中级职称还是高级职称,都要提供5年的业绩。主要有:近5年的备课、近5年内发表的论文、近5年的教学成绩、近5年获得的各项荣誉,近5年的综合考核结果,最后一项也很重要,五年内必须是考核合格或者优秀。学校会把符合条件者提供的材料逐一审查打分,根据指标数择优确定晋升人员。

教师职称不合理去哪里诉说

一般只能向上级主管部门或人事部门反映,也可向人事局反映。

自从教师职称评定与其工资挂钩后,能评上高级或中级职称就成了教师们的终身大事,让老、中、青教师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动干戈。就拿同年同月同日参加工作的教师来说,评了小学高级的或中学中级的教师比没评上的教师工资收入每年多2000元钱左右,这怎能不让教师们心驰神往呢?的确,一些教师为了这个“理想”努力地教书育人,做出了突出贡献,多劳多得也理所当然。但是,近六年的职称评定出现了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让原本积极工作的教师们寒心,他们明争暗斗、互相攻击,导致了教师之间的不和谐,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教育的悲哀,阻碍了教育的发展。

一、教师职称评定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体现在“打分”上。

教师职称评定前先要“打分”排名,再根据高级或中级指标多少取前几名教师参评。参评教师的分数来自三大版块:即教师“民主”测评分、学校领导测评分、获奖、发表论文加分。就拿本人来说,教师“民主”测评分比较低,但学校领导测评分比较高,排在全校教师前三名。同是一个人,为什么同时会出现两种结果?我想:是因为我为领导“卖命”,他们如实地肯定我;而“过分”地努力工作,又遭到了某些别有用心的教师无情的打击,故意搞垮竞争对手,让其丧失工作积极性。教师们为了加分,之前在网上下载论文为学生和自己获奖,其实他们有几个能自己写出来呢?其中有个排名在我前面的年轻的女教师四年前连作文都不会批改,曾经向我请教过。但是她年轻漂亮会交际,教师和领导都喜欢她,这我远远不如她。因为我性格内向,而且个别领导和教师对我有偏见。

二、教师职称评定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体现在“分配”上。

教师被评上小学高级或中学中级后,收入分配就截然不同了。但是,他们工资收入增加了,工作积极性却减低了。一些在教学一线的高级或中级教师工作没有初级教师努力,他们有的甚至认为奋斗目标达到了,就像进了“保险柜”一样,教学质量好坏就无关紧要了。他们有的主动到没有工作压力的学校食堂煮菜,争着到名不副实的学校图书室享清福。按理说能者多劳,多劳多得。而他们却是“能者”少劳,少劳却多得。一些才工作几年的高级或中级教师与工作一、二十的初级教师工资差不多,工作十余年的高级或中级教师工资已超过了工作二十年的教师工资。一些高级或中级教师除了比初级教师工资高又好耍之外,再也想不出有什么可以比的了。

因此,笔者在此呼吁:为了体现教育的公平、公正、合理,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为了教育的顺利发展,尽快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实施教师打卡工资与工龄挂钩(绩效工资可以按工作效绩下发给教师,这个可以不按工龄),让工作时间长的教师理应比工作时间短的教师工资高。因为人人都会老,人人工资都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