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河北工程师职称是否全国通用?发证机构是哪里?

职称都是全国通用的,而且从2020年开始职称通过后,全部录入人社部12333大网,职称从此可以通过全国统一网站可查询到。

河北省中高级职称统一发证单位是河北省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跟外省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同一个部门,只有河北称为职改办),中级钢印和批文都是各市职改办,高级职称批文和钢印都是省里统一的。

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或者私信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觉得有用就点赞,或者收藏喜欢均可o( ̄▽ ̄)d

人社部关于职称改革职称评聘分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人职发[1991]7号】人事部关于职称改革评聘分开试点工作有关事项的...

2页发布时间: 2022年04月09日

1. 进行评聘分开试点工作,是为了进一步强化竞争机制,深化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研究探索少数 专业技术系列实行职务聘任制,建立学术技术称号制度。

2. 选择试点单位,只限于以下范围的人才密集单位: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的高等 院校、科研、设计单位:卫生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3. 属于上述范围的试点单位,只在本单位主体系列在职人员的副高级职务层次实行评聘分开,即高等院校的 副教授;科研、设计单位的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特大型

百度文库

[河北省]河北人社部关于职称改革,河北省人社厅官网网站首页职称评审

职称制度迎30年首次变革是怎么回事?

学术水平再高河北人社部关于职称改革,不发表论文就评不上教授;明明工作跟外语不沾边河北人社部关于职称改革,可过不了外语考试就评不上职称……近年来,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越来越成为河北人社部关于职称改革我国职称制度被人诟病的焦点。

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也就是说,未来,实行了三十年的职称制度将迎来大改革。现行职称制度是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涉及29个职称系列的7300多万专业技术人才。

职称制度改革后,究竟会有哪些变化河北人社部关于职称改革?我们从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近期的解读中为您拎些与河北人社部关于职称改革你密切相关的“干货”。

今年对外语、计算机考试不作统一要求

今年,职称改革提出了明确的具体措施,如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确实需要评价外语和计算机水平的,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评审条件。

同时,改革要求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倾向,科学客观公正评价专业技术人才。

此外,改革还提出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对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一律予以撤销。

不同人有不同评价标准 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

尹蔚民称,这次职称制度改革系统地将职称评价标准归结为品德、能力和业绩三个方面,科学分类评价专业技术人才能力素质,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避免“一把尺子量到底”,实现“干什么、评什么”。

在评价方式上,将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不同类别人才采取不同的评价权重,对特殊人才通过特殊方式评价。

在评价范围上,拓展职称评价人员的范围,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打通非公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评审通道,让非公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在职称评审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未设正高级职称的均设置到正高级 推动高校、医院自主开展职称评审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完善职称制度体系,打破专业技术人才的“天花板”,横向上,保持现有职称系列总体稳定,取消个别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职称系列,整合职业属性相近的职称系列,增设新兴职业领域的职称系列。纵向上,健全层级设置,现有11个未设置正高级职称的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打通职业发展通道。在制度衔接上,促进职称与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降低社会用人成本。

另外,还要科学界定、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推动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其他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业单位按照管理权限自主开展职称评审。

“让干得好的人能评得上”

尹蔚民说,要将科研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放宽评审条件,建立绿色通道,鼓励教师上讲台、医生到临床、工程师到实验室和厂房工地、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在火热的基层一线建功立业,让干得好的人能评得上。

对于不实行岗位管理的单位,以及通用性强、广泛分布在各社会组织的职称系列和新兴职业,可采用评聘分开方式。实行评聘分开的单位和行业,要坚持质量之一,进行适当的比例控制,防止降低标准、迁就照顾,避免对整个职称制度的科学性、公平性造成冲击。

改革要求,力争通过3年时间,基本完成工程、卫生、农业、会计、高校教师、科学研究等职称系列改革任务,通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设置合理、评价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全面的职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