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职称评价条件有什么变化

1、善职称评价标准——以实绩论英雄

(1) 随着职称制度河北职称制度的6个变化的改革,取消职称外语的“硬杠杠”也成为2017年职称评定改革社会瞩目的焦点。

(2)2017年职称制度改革明确规定,对职称外语考试不作统一要求。“需要注意,不作统一要求,并不是说大家可以不用学外语了,随着河北职称制度的6个变化我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国际交流也日益增多,都对人才的外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因此,从导向上而言,仍然鼓励大家努力学习外语。”

(3)改革明确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注重考核专业技术人才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绩效、创新成果,增加技术创新、专利、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标准制定、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将科研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

2、下放职称评审权限——破除评聘脱节

(1)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对职称评定进行科学评价、注重实绩,必然要求对评价机制进行创新。只有身处本领域,对此有深入研究和深刻体会的评价主体,才能够对人才作出更科学的评判。

(2)职称制度改革从两方面着手改进。

①一方面,丰富职称评价方式。

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单独建立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委员会或评审组,提高职称评价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②另一方面,下放职称评审权限。

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推动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和其河北职称制度的6个变化他人才智力密集的企事业单位按照管理权限自主开展职称评审。

3、拓展评价人员范围——评职称更公平

(1)随着经济多元化发展,新兴经济领域里的人才职称评定问题也逐渐显现。以往27个系列的职称评定多面向体制内人员,非公领域里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等人才的职称评定存在机制上的不顺畅问题。

(2)改革相关内容指出: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创造便利条件,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由职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渠道。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民办机构专业技术人才与公立机构专业技术人才在职称评审等方面享有平等待遇。

(3)加强职称评审的监管,转变 *** 职能,则成为本次职称制度改革的题中之义。评审权的下放并不代表 *** 主管部门可以撒手不管了,评审范围的扩大和多元化,也不代表职称评定可以随性而为。

4、职称评定改革提出多项措施加强评审监督:

(1)完善各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核准备案管理制度,明确界定评审委员会评审的专业和人员范围,从严控制面向全国的职称评审委员会;

(2)完善评审专家遴选机制,加强评审专家库建设,积极吸纳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学会、企业专家,实行动态管理;

(3)企事业单位领导不得利用职务之便为本人或他人评定职称谋取利益;

(4)建立职称评审回避制度、公示制度和随机抽查、巡查制度,建立复查、投诉机制,加强对评价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等等。

河北省教师职称评审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教师之切肤之痛

一个落后于时代的制度,一片滋生腐败的土壤,是血,是泪,是不堪回首,是切肤之痛!一位教师悲愤写道:

职称是什么????

职称是诚实人的一道墙,职称是敬业人的坠心石。

职称是有权人的专利品,职称是奸诈人的投机路。

职称是官老爷的权力术,职称是苦干人的朽木桥。

职称是和谐社会扰乱者,职称是公平丧失见证者。

职称是投机钻营引路者,职称是劳民伤财制造者。

职称是万恶之源害人者,职称是贪官敛财开道者。

职称是见利忘义有理者,职称是平民寒心活该者。

职称是黑白颠倒正确者,职称是怨声载道无奈者。

职称是阴谋诡计合法者,职称是尔虞我诈必然者。

职称是辛勤教师愤慨者,职称是按劳分配破坏者。

职称是 *** 反对者,职称是以人为本背离者。

一、不公平的制度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各行各业的职称制度有的采取考试制度,有的采取评聘分开,只有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定仍采用分配指标制。所谓分配指标制,就是先规定好中小学中.高级教师占的名额比例。如果学校里中高级教师超过比例,那些够条件的教师只能等,等到老教师退休,退休一个晋级一个,退休两个就晋级两个,如果一个学校十年八年没有退休的,剩下的教师只能等到白发苍苍了。这种制度既不是按劳分配,也不是按优分配,是按运气分配。如果运气好在一个老教师多的学校,即使能力水平差点也是有机会的;如果运气差在一个老教师少的学校,即使教育教学水平再高,即使是市优省优也得等5年10年20年……

据我了解,2000年之后,全国中小学校都以年轻教师为主,所以中高级职称的名额很少,一般一个县城只有十几个;仅有限额且大都向中学,重点小学倾斜。农村学校就更少了,很多学校甚至六七年没有名额,够晋级条件的教师越积越多,一般学校都有30多人,一般县城都有七八百人,全国多大千万人。这些教师都在25岁到45岁之间,正是教育的中坚力量。由于他们年复一年晋不上职称,涨不上工资,感觉自己前途暗淡,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受到挫伤,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对学生的危害更是不可估量。这种不公平的政策不光伤害我们中小学教师,对下一代的伤害更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了!

我们不禁要问,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国际化全球化的今天。为什么这种不公平的制度,无脑的政策,一执行就是20多年,而且一直到今天呢?我想:这种政策对广大教师的伤害,对子孙后代的伤害,上级领导比我们更清楚。那么,其原因是在国家还是在地方呢?党中央国务院为振兴农业,减免全国农民的农业税,并给了相应补贴;为实现和谐社会,对全国下岗职工执行了更低保障制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更不可能为吝啬这点工资而不给中小学教师评定职称了。我认为,责任就在地方 *** ,他们为的就是省钱,为的就是减少地方财政支出。试想,如果每名教师都能正常晋级,正常涨工资,地方财政要多支出多少钱,地方 *** 要少多少吃喝费,少多少小金库啊!他们为了自己的蝇头小利,为了自己的点私房钱,置广大教师的利益于不顾,置子孙后代的命运于不顾,真是可悲啊!

二、教育改革还是教育文革

2002年开始教育改革,职称评定要放开了,分配指标制就要寿终正寝了,而且不要证件,够条件就可以定级,广大教师都非常兴奋,翘首以待。接着又传来小道消息:这次职称放开是借某地方高官子女的光,只放开两三年。教师们都半信半疑,但联想到教育以往的素质教育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新课程改革,一个领导上去向东改,换个领导就全部否定了又向西改,东一头西一头,结果在原地打转,最后都是半途而废,换汤不换药,越改越糟,所以都不免担心。2002年、2003年、2004年真是阳光普照大地的三年,简直换了人间。这三年里只要够职称年限,不看工作成绩、不要论文、不用模范,无论是学校烧水的还是看大门的,都堂而皇之的晋了中、定了高。2005年改革终于实施了,正当那些够年限的年轻教师殷切等待评定职称的时候,暴风骤雨来了,一切都变了。上级管理部门宣布:停止开放职称评定,恢复分配指标制,而且这次要求中.高级教师占的名额比例更严,指标更少,基本卡死,原因是那三年职称放开晋级得太多了。从2005年至今,6年间,中高级职称指标极少,有的学校几年才有一人,有的学校多年没有,这极少的指标被领导扣下一批,剩下的被门头大的、花钱冲的特殊教师所占据,普通教师一点机会也没有。04和05只一年之差却是冰火两重天。02、03、04年赶上职称开放是天堂教师,05之后晋职称的教师就是地狱教师了。很多学校出现怪现象,两个教师一起毕业一起上班,干一样的工作,前者赶上了04开放,后者被抛弃到05改革,工资竟相差几百元,上千元。很多教师戏称:“这哪是教育改革,分明就是一次教育文革”。

试问:你们这些伟大的改革者们,你们只因个人好恶,小团体利益,在没有充分思考和调查研究的情况下,对职称评定随心所欲想放开就放开,想关闭就关闭,对待关系广大教师人生命运的大事视同儿戏,置广大教师的死活于不顾,何谈以人为本,是漠视苍生,是草菅人命。你们是否知道:有多少农村教师因进不了级工资太低而陷入贫困;有多少教师因不能接受不公平待遇而患上抑郁症;有多少教师老实苦干一生,最终还没晋上职称而遗憾死去……

三、腐败的温床

教师职称评定有很多不公、黑幕、 *** ,由于每年中小学中·高级职称的指标极少,竞争激烈,各级主管领导享有确定指标数,分配指标,评审资格等生杀大权。就成了 *** 部门敛财和部分基层领导腐败的手段。他们开始明目张胆买卖指标,明码实价。买个中级职称一万,评审通过要五千;买个高级职称两万,评审通过摇一万。而且在评审资格上要求苛刻,要求有证件、有论文、有专著、有公开课、必须是县模市模,必须参加各种考试,想方设法讹诈老师的钱财,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各位教师为了这个渺茫的希望不得不大量投资。论文每篇200~500元、每篇专著800~1000元、县模市模要上千元,还有各项考试的考试报名费加买相关的资料和培训辅导的费用,教师真是难堪重负。

每年九十月间是教师职称评定的时候,上百人竞争一个指标,可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时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已不主要。门头大的到省里买指标,其次到市里买指标,没门没势的只能在学校里竞争,教师们都使尽浑身解数,投机钻营、弄虚作假、排挤其他教师,献媚学校领导,采取目前我们这个社会能采用的种种手段(吃、喝、送、玩以致献身),不遗余力,不择手段争取把职称捞到手。各种丑恶的、贪婪的、暴力的、悲惨的人间悲喜剧开始上演,教师和教师之间剑拔弩张,教师和领导之间反目成仇,人间冷暖,世态炎凉让人扼腕。即使获得相应职称的教师内心也不得安宁,他们扭曲了心灵,玷污了人格。那还堪为人师表,又怎能理直气壮地教育学生呢?

四、落后于时代,应该取消

这个职称评定制度已经落后于时代,是中小学教师的噩梦,是当今教育的一大弊端。它摧残着教师的心灵和人格,搞得人心惶惶、世风日下、民怒沸腾、怨声载道。有人总结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有三大功能:一、是摧生腐败,为官员特别是学校领导谋福利;二是鼓励虚假,为投机钻营创造条件而且极大地败坏了社会风气;三是泯灭人性,不管男女老少都去的争个你死我活,从而扭曲教师的心灵,贬低教师的人格。

既然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已经妨碍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成了实现教育公平的绊脚石,那就说明这个制度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不如像废除其他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一样,来个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早些废除之,代之以切合实际的,能够真正激励教师积极性的新办法,还教育一片蓝天!

下一篇 国之将亡

天然2014

0/1000

2022年河北教师副高级职称有什么变化?

2022年河北教师副高级职称是中级职称“直接晋”,高级职称“按能评”。教师职称的“指标制”使本是测察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高下、业绩多寡的“标准”问题异化成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的“排名”问题,让本是促进教师个人能力提升的职称变成了教师之间能力的比拼和竞争。

[河北省]河北职称制度的6个变化,河北省职称管理办法

河北省职改办是负责职称评审的吗?

职改办是负责职称评审河北职称制度的6个变化河北职称制度的6个变化,地址河北职称制度的6个变化:石家庄市维明北大街118号。

申报晋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各专业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必须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水平能力测试,测试合格者方可申报相应等级的任职资格。水平能力测试由市职改办负责,具体工作委托市人才交流中心组织实施。

凡在任职期间工作严重失职,或有重大责任事故,或违反国有法律、法令受到刑事处分,或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不能参加推荐评审。

扩展资料

评审任职资格,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各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硬化评审标准条件,严格考评 *** 和程序,确保评审质量,防止乱评滥评。目前评定任职资格的数量一般应控制在经上级人事、职改部门核定的同级专业技术岗位的15%以内,具体数额由省、部人事、职改部门审批。

评审结果必须报人事、职改部门审核批准。获得任职资格未被聘任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要求兑现工资待遇,对无理取闹者,人事、职改部门有权取消其任职资格。

根据岗位设置的情况来确定评审获得资格人数,对于评审通过的人员即聘任相应职务的措施。这种举措主要目的在于减少部份获得职称人员无法获得相应职务而产生怨言的情况,缺点在于削弱了职称制度对不同单位的参评人员实行同一标准的衡量尺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河北职称制度的6个变化:凤凰网--2013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完成 预计万余人获高级职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级职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职称

职称评审政策迎来大变化,具体都迎来了哪些调整?

引言:职称评审对于在体制内工作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职称评选就像是在企业中升职加薪一样,而且职称评选还涉及到各种福利的改变,那么职称评审政策迎来大变化,具体在哪些方面有调整呢?

一、职称评审改革所涉及到职业群体

实际上职称评审所涉及的职业范围也是非常多的,而且本次的职称评审改革约涉及全国8,000万专业技术人才。而且所涉及的职业包括了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医护人员等在内的27个职称系列,同时还增加了工程,经济会计等11个系列的职称评审。所以说本次职称评审所涉及的专业人群以及改革措施是非常高的。

二、政策的调整

实际上本次职称评审的调整还是非常高的,比如说在工程农业这一系列职称评审它的专业进行了细分。而且还有很多新兴职业纳入了职称评审,比如说动漫游戏师啊,快递工程啊,这些都纳入了职称评审。同时对每一个行业的评审特点以及评审要求,以及评审标准都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从而去解决唯论文唯专一性的评审。让评审的条件和因素多样化,这样就可以从综合的方面评审出那些有实立,有实证的人。同时还对研究人员实行了代表制进行评审,对于那些互联网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也建立了绿色评审通道。

三、改革的好处

实际上这个改革的好处就是能够保证公平性,可以防止那些只是评选时出现的,只有工作资历深的人才能够获得晋升。或者是只有论文发出量多的人才能进行晋升,表彰那些在某一方面有专长或者是能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也能够进行职称评审可以加快创新,也能够让自身品质更加公平。